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农业合作社“车间务工”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阳春三月气象新,沽河岸边无闲人。3月10日,平度市仁兆镇的青岛菜之都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里格外热闹,大葱剥皮、甘蓝分拣包装、装车出口的……一派繁忙热闹之景。随着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壮大,仁兆镇的“沽河”牌蔬菜已经闻名国内外。

就是这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使得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也让当地企业、蔬菜种植户和打工群众带来“甜头”。

平度市仁兆镇立足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蔬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全镇耕地面积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1.5万亩,年总产量55万吨,成为青岛市“蔬菜总产第一镇”。被农业部确认为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所产“沽河”牌系列蔬菜先后被农业部和山东省评为优质产品,属山东省著名商标。截止目前,全镇现有生产基地52619亩,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87家,农民创业园、农业示范园区23家,蔬菜企业110余家,累计帮助农民就业5230人次,助农增收3.5亿元。蔬菜和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蔬菜出口创汇1.4亿美元,占整个青岛市蔬菜出口的三分之一。在蔬菜加工这条产业链上,连接着政府、企业、蔬菜种植户、打工的当地群众。

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订单式新兴农业,联起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新链条。 “我每天干10个小时,给大葱剥皮1000公斤左右,收入在200元左右。” 韩家疃村62岁的村民韩建庆说。在青岛菜之都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每天有近100人在务工,大葱剥皮、分装,大白菜、甘蓝装车,从2月初开始,这些务工人员陆续来上班。据合作社理事长李钦喜介绍,合作社正式投入生产以来,每天加工出口和国内蔬菜发货50多吨,主要出口韩国,国内销往北京、青岛、大连等城市。同时合作社将继续引导农户加大蔬菜的种植面积,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免费指导种植户的蔬菜种植技能,增加农民收入”。

在这条致富产业链上,受益的不仅仅是最前端种植蔬菜的种植户,还有在产业末端打工的当地村民。李家疃村村民李学业,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外出务工走不了,正好家门口有合作社加工车间,自己成了该合作社的装卸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离家近,活儿还轻松。“在我们合作社,像李学业一样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因为条件限制,他们没法从事蔬菜种植,合作社就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从另外一端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合作社理事李文斌说。

仁兆镇还有像青岛菜之都蔬菜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加工车间、产业园、装卸队50多处,每年解决就工岗位3000多个,农民不离家门就能轻轻松松赚到不菲的工资。

通讯员  崔汝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