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重温青岛党史 传承红色印记⑤——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

13.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

崂山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开展游击战,周边村庄群众的政治基础也相对牢固。1937年11月,根据中共东北军工委的指示,中共青岛特支委员陈振麓率领部分山大民先队员转移崂山毕家村,并在毕家村重建中共青岛市委,陈振麓任书记。为了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市委决定在崂山组织一支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力量。原计划成立四到五个中队,第一中队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等沿海地带;第二中队在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第三中队在沧口附近的十梅庵、娄山后、大枣园一带;第四中队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首先组织起来的是第四中队,有六七十人,其中50多人是山大民先队员,由陈振麓兼任队长。因崂山游击队驻崂山时间不长即转移诸城,其它中队未及成立。因此,通常所说的崂山抗日游击队,即指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

崂山抗日游击队在组建过程中,与顽固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游击队初建时,武器装备十分缺乏,筹集武器和军需物品成为市委和队员的当务之急。原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成员孙殿斌的武装(番号为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十六支队第二纵队)趁机游说,以合作为手段,以武器为诱饵,企图将崂山抗日游击队吞并。按照市委的指示,崂山抗日游击队与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及时戳穿他们以发给队员枪支弹药为幌子,实际要强行整编崂山抗日游击队的阴谋诡计,打破孙殿斌吞并的企图。

1938年1月10日,日本海军在崂山山东头登陆。日本陆军第五师团也在1月9日占领潍县。紧急情况下,中共东北军工委决定崂山抗日游击队转移诸城,与国民党告密游击队蔡晋康部会合,和中共高密游击队工委掌握的力量合编成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名义上属蔡晋康部,实际是中共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抗日队伍。中共青岛市委也与高密游击队工委合并,组成中共鲁东南工委,伍志刚任书记。2月,由于蔡部反动分子制造事端,中共鲁东南工委带领全队108名同志,冒着大雪转移徐州,由中央长江局分配到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万毅部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工作。

崂山抗日游击队虽然存在时间不长,发展的规模也不大,但它较早地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把青岛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推上一个新的高峰。原崂山抗日游击队的大部分同志在以后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杰出贡献,许多人成为党的优秀干部,有的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

14.建立大泽山抗日根据地

在青岛地区武装抗日的斗争中,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规模较大、范围较广,是胶东党领导的主要抗日堡垒。早在抗战初期,平度大泽山周边就已经出现了由共产党员乔天华、刘文卿等组织的抗日救国会以及中共胶东特委建立的秘密党组织,他们积极发展党员和民先队员,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为在大泽山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1939年初,胶东区党委派出李砚农、王溪等人充实平度工委的力量,并根据胶东抗战形势的需要,决定建立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年底,中共山东分局派黎玉到胶东视察工作,确定了胶东工作的第一步战略任务就是控制大泽山、崑嵛山,掌握东海、西海地区。根据这一指示精神,胶东区党委党政军机关陆续从蓬莱、黄县西移,并组织了200多人的工作队,集中力量在大泽山一带开展工作。为了开辟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胶东军区还在地方武装的密切配合下,同日伪展开激烈的争夺战。1940年4月,胶东军区司令员王彬率部围歼了驻在肖水庄的顽军高玉璞部;胶东军区十三团打败了驻在北寺口的日伪军,开辟了大泽山北侧的部分地区。7月,五支队特务二营、南海独立营等也在与日伪的交战中取得了胜利,解放了大泽山周边的几十个村庄。8月10日,胶东部队又兵分3路,向顽军张金铭部出击,并一举将张部摧垮。自此,整个平度北部地区都获得了解放,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区中队、村自卫团等相继成立,许多村庄也都建立了村政权。至1940年底,胶东区党委西海地委在大泽山成立,标志着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正式建成。

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建立,粉碎了日伪及顽固派妄图侵占整个胶东的阴谋,特别是在反“扫荡”、反“蚕食”,开展游击战,进行经济斗争和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抗日武装斗争。同胶东其它根据地一样,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力量源泉和物质基础、精神支柱,是攻不破、摧不毁的铜墙铁壁,是培养干部、输送干部的基地,也是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体现。

15.渭田、花园头血战

1938年2月后,驻青日军第五师团部分力量,联合驻平度城的山泽部队,沿青烟公路北上,攻打莱阳,企图打开整个胶东大门。

1938年2月19日,莱阳民先武装宣传队负责人庄国瑞等联合国民党夏格庄乡校葛子明部,截杀了到莱阳劝降的5名日本人及翻译。为防止报复,中共莱阳县委联合即墨、莱阳国民党乡校官兵,发动民众,连夜拆毁了五沽河和渭田两座桥梁,截断公路,防止敌人北犯。20日上午,日军沿青烟公路北犯,在即墨汪疃村北见村民挖沟断路,即开枪扫射,打死2名村民。3月9日,70余名日军乘两辆汽车直扑渭田,遭到严以待阵的乡校士兵和村民自卫队的猛烈反击,死伤30余人。16日,日军兵分两路,进攻莱阳。在中共莱阳县委和莱阳保安团的领导下,民先队员、乡校官兵和村民自卫队在沽河沿岸的渭田、朱村桥和敌人展开激战,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晕头转向。

花园头村离小沽河3公里,200多户居民,村四周有护村的土围子(土墙)。17日上午9时许,300多名日军乘汽车分3路扑向花园头村。中共莱阳县委书记王军光和九区区委书记、民先区队长王子阳与国名党员、乡绅王葆忱商量对付敌之策,决定组织民先队员和青壮年群众守围子、打鬼子。同时由王军光、王子阳负责组织老弱妇孺向村北转移,王葆忱负责联系莱阳保安团派兵增援。10时左右,日军在枪炮掩护下,三路齐攻,花园头军民虽数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在敌人强大炮火下,伤亡惨重。临近中午,日军在西南门打开缺口。抗日军民在王军光、王子阳、王葆忱的带领下,手拿铁锨、铡刀片、粪钩、棍棒、碌碡奋勇向前,杀向日军,不断将立足未稳的敌人打下围子。血战至午后,日军从西南门攻进村子,王军光、王子阳指挥群众向村北撤去,日军在南围墙上架起机枪疯狂扫射,王葆忱和一批爱国军民倒在血泊里。凶残的日军进村后,见人就杀。几名日军闯进王葆忱家,王母和儿媳用菜刀与敌人拼杀,被凶残的敌人当场杀害。村民王海峰兄弟3人在土围子上奋勇杀敌,全部牺牲,其家属11口人没来得及撤离而藏在地窖里,被日军放火全部烧死。下午2时,日军烧了半个村庄,拖着40多具尸体,东去孙受,与进犯渭田的日军会合,经店埠、张官寨窜回青岛。

渭田、花园头血战,从3月9日开始至18日结束,大小战斗5次,使日军付出沉重代价。日军伤亡110余人,抗日军民伤亡81人。这场血战,粉碎了日军妄想轻易夺取莱阳、进而侵占全胶东的迷梦,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充分显示了胶东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这次战斗,也是国共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英明、伟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