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构筑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

前言: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山东,山东橡胶看青岛,青岛橡胶幸有“青科大”。

山东是橡胶产能大省,轮胎产量占全国60%左右,橡胶助剂产量占40%以上,但山东既不是橡胶的原产地,橡胶原材料也比较缺乏,那么山东的橡胶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产能?这一切不仅源于山东有先天优势,还与一所高校息息相关。

作为亚洲唯一一所以橡胶专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青岛科技大学通过打通政产学研通道,打造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助力山东橡胶产业蓬勃发展。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建校70年来,青科大正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向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山东,山东橡胶看青岛,青岛橡胶幸有“青科大”。

日前,记者走进青岛科技大学,对话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探索青科大的橡胶情缘。

打造“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建校之始,作为化工部直属高校,我们就是为国家的橡胶化工工业服务,我们与行业的结合非常密切。”陈克正说,青岛科技大学是靠橡胶专业“起家”的,“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青科大与橡胶产业、与橡胶企业的情缘融为一体,难以割舍。早在10年前,学校就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市市北区政府、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中国橡胶谷”;与北京化工大学、三角轮胎等成立了“绿色轮胎与橡胶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秉承“教育先行,以橡胶为媒,服务一带一路”的理念,2015年,又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共建山东省首个境外办学机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培养东南亚当地人才,服务在当地办厂的我国橡胶轮胎企业。

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如今,青科大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橡胶方向)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高分子物理学”“橡胶与人类”两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全国橡胶企业中的董事长、总经理、高管中有70%都是我校的毕业生,橡胶企业的行业年会就是我校校友的一次聚会。也因此,学校被社会广泛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陈克正说。

实践“不找校长找市场”

依托橡胶学科优势,青科大以平台思维打造“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高度融合、O2O联动的化工橡胶行业生态圈。师生创新实践“不找校长找市场”,以“接地气”的方式寻求发展,加大收益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强化绩效激励等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融合、协同创新实践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创造了社会广为赞誉的“青科大模式”。

陈克正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通过青科大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达到7家,其中,软控股份、赛轮股份、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等3家企业与橡胶有关。在32家校友上市企业中,大部分也与橡胶轮胎有关。

2020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显示,青科大实现专利转化244件,位居省属高校第1位,其中超过半数在青岛实现转化,有力的带动了青岛的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如此,学校近5年有3万余人留鲁就业,留鲁率接近80%,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人力资源支持。

在采访中,陈克正向记者分享了学校跟万华化学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的故事。“万华主打产品是聚氨酸,而该技术被美国、日本、法国垄断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1998年,万华找到我们,与学校韩方煜团队联合攻关,成果帮助万华攻克MDI制造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此项技术的国家,奠定我国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陈克正说,万华与学校始终在合作。2019年,双方签署7000万元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打破围墙”,构筑“生态大学”

除了“不找校长找市场”,青科大还“打破围墙”,构筑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2011年,学校拆去了与软控研发中心之间的围墙,打通了物理上的空间,让大学与企业之间变得畅通无阻。

从“打破围墙”构筑“生态大学”开始,青科大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良性发展的特色之路。据陈克正介绍,自2011年以来,学校的科研经费已连续9年过亿元、累计超20亿元。

“依托我校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的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自2006年上市以来已发展成为全球轮胎装备制造业中产品链最完整的公司,成为橡胶机械行业的引领者。”陈克正说,青科大通过软控股份,又衍生出赛轮股份1家上市公司和橡胶轮胎产业链上的158家科技型企业。

“围墙的拆除,不仅打通了物理上的空间,开放了环境,更重要的是打通了心理上的空间,开放了思想。” 陈克正说。大学师生与企业真正成为了一家人,互为兼职,优势互补,使大学真正贴近了城市发展跃动的脉搏,构筑了与社会深度融合的“生态大学”。

来源:商周刊

记者:于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