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城市排位赛

【策划前言】:

随着2019年经济数据及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的陆续公开,全国二十强城市的竞争排位面临重新洗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作为“3万亿俱乐部”和“2万亿俱乐部”的成员,毫无悬念地拿下全国前五强席位。苏州、成都、杭州、天津等其他第一梯队的选手不负众望,稳坐全国前10强宝座。宁波、无锡、长沙等第二梯队选手不甘落后,入选“1万亿俱乐部”的同时,也加足马力开启了晋级之旅。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这条竞争激烈的赛道上,稍不留神便会掉队。不论是表现亮眼的重庆和苏州、爆发力十足的宁波和无锡,还是“失意”的天津和倍感“焦灼”的青岛,这一次经济普查伴随的数据修订对城市竞争排位的搅动,或许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前二十强城市的竞争格局。

有人曾用“四大护法金刚”来形容评价城市竞争力的考核指标,它们分别是经济水平、教育质量、医疗条件和法治文明,即表现为生存与发展,认知与未来、保命和救命、公平和安全。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这场以GDP为评价指标的“城市排位赛”,尽管看起来轰轰烈烈,却也不过是考核的维度之一。相信疫情结束之后,这种观点将得到进一步印证。

潮水褪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和产业调整等结构性巨变。在此过程中,各个城市也在不断摸索符合自身的实践逻辑。

从全国二十强城市表现来看,我国GDP跨入“3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只有两座,分别是上海和北京。其中,上海市于2017年GDP率先突破3万亿大关,一年之后北京紧随其后,一举迈入“3万亿俱乐部”的门槛并站稳脚跟。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北京和上海的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的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对于刚刚从第三位滑落至第四位的广州来说,这把“交椅”的稳定性仍值得思量。数据显示,广州市2019年GDP增速延续了2018年的回落趋势,一举跌至6.7%。不仅如此,与位列第五的重庆市相比,两者的GDP总量差别仅为22.83亿元,几乎是一步之遥。据统计,2019年重庆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05.77亿元,名义增量达到了3242.58亿元。可以看出,这一增长量不仅高于深圳,在全国范围内也只低于上海与北京,甚至极有可能在2020年实现对广州的“弯道超车”。

比起“3万亿俱乐部”和“2万亿俱乐部”,似乎在“1万亿俱乐部”内部展开的竞争更为胶着。其中,长三角地区的“苏杭双雄”年度表现颇具代表性。据统计,2019年苏州市年度GDP已经站上“1.9万亿+”的新高度,距离现阶段一线城市2万亿GDP的目标仅一步之遥。而杭州市GDP总量也首次超过了1.5万亿的门槛,增长率高达6.8%。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2019年的GDP表现也不甘示弱,不仅超越了2018年排名在前的无锡和青岛,还分别完成了1239.62亿元的名义增量以及11.54%的名义增长率,实现了与杭州的双城联运,共同推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有位次上升的喜悦,难免就有位次滑落的“心虐”。对于“失意”天津来说,2019年GDP总量为14104.28亿元,相比2018年全国第六的位置下降了四位,险些滑出前十。在令人捏一把汗的同时,“失意”天津似乎又是侥幸的:与第11位城市南京相比,两者差距仅不到百亿。也正因此,同为该梯队的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四市的全国排名均得到了一个位次的提升。

滑落三位的青岛,同样倍感“焦灼”。据统计,2019年青岛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相较于2018年12001.52亿元的GDP,名义增长量下降了200多亿元,名义增长率下降了2.17%,成为全国已公布经济20强城市中继天津之后增量、增速下降的第二座城市。综合来看,看似“失速”的背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第四次经济普查终核后,山东省下调的近一万亿的GDP带来的直接影响。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工人在“复兴号”动车组生产线上忙碌。(新华社发)

“南快北慢”加剧

总结来看,“万亿俱乐部”里的成员主要集中于南方城市,而北方仅有4城入围,分别是北京、天津、青岛、郑州。

为何北方城市越来越跟不上南方城市的步伐?

北方城市产业结构过于传统是导致南北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对我国南北方发展差距进行的研究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2年,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段较快发展的时期。以2013年为分水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差距持续扩大。研究指出,产业结构的“南轻北重”和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密不可分。北方重工业、传统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比重显著高于南方,相比之下,近年来新增高技术产业则呈现南方活跃、北方相对滞后的态势。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后,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尤其是在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起步较早。目前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方面表现卓越。以广东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省份得风气之先,率先进行制造业转型,跻身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经济由此水涨船高。

此外,和更早接入全球版图、风气更加开放的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北方城市普遍面临着思维相对保守、营商环境不完善的局面。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未来的北方城市不能尽早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并且在营商环境、市场意识上实现观念的升级,在南方城市势如破竹的奔跑中,两者还将会拉开更大的差距。

GDP不是唯一指标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由过去的从单打独斗时代向都市圈与城市群时代的跨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分析认为,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空间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目前,已经出现的万亿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心城市和周围城市群的密切关系。比如,武汉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紧密联系在一起;成都重庆和成渝城市群联系在一起;上海、南京、杭州这样一些万亿俱乐部成员和长三角城市群联系在一起;北京天津是和京津冀城市群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以中心城市来带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新阶段,对未来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利。

因此,在冯奎看来,对于一座城市发展及其竞争力的考核应当是多维度的, GDP并非是唯一指标。城市发展不是简单地都争着建机场、建码头,而是要推动在整个都市圈与城市群中土地、资金、人口、科技要素的充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都市圈发展的韧性,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间。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肌体,那么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城市的筋骨。区别于传统的“铁公机”等大项目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涵盖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基建”成为考核城市竞争力的全新赛道。截至目前,万亿俱乐部中已有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成都、南京、青岛、长沙、郑州9个城市发布了2020年的重大项目计划或清单。例如在5G建设方面,重庆将新建2.7万个5G基站纳入重大项目名单中。其他城市也不乏5G相关的基础性项目,包括深圳的铁塔5G基站建设及改造工程,南京的中兴5G通讯设备,成都的中国移动5G产业研究院等。在这一轮赛跑中各大城市纷纷起跑,力图抢占“新基建”先发优势以提升城市长期竞争力。

那么,城市竞争力如何“更上一层楼”?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我国城市化已呈现要素局部“扩散”趋势,并已探索出相应的发展路径:首先,宜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构建多中心、群网化的城镇形态体系,形成“一五十百千万”的城镇格局,即:1个东中城市网、5个西部东北城市带、10个较大城市群、100个都市圈、1000个主要城市、10000个重点镇。其次,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顺应发展规律,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实施“东中一体”战略,加快培育城市群、都市圈。在区域内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同时制定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人口、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三,产业是化解各类风险的关键。需坚持产业支撑的城市化模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城市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同时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还要注重城市生态、智慧城市、城市人文,让城市因产业而兴旺、因生态而美丽、因智慧而宜居、因人文而厚重。

回到赛道的起点,我们不禁深思:“城市排位赛”的终极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归根结底,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显然,发展经济并非是为了把GDP越做越大,“人”才是最终的目的。用十九大报告中的说法,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以期待的是,在城市间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一隅的思考或许能以蝴蝶振翅的方式,让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蜕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