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首页观察|2020中国经济不悲观

中国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凡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只要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经济的量和质都可以实现“双改善”。

▲此时的6%,也许的确不应悲观,特别是对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而言

每到岁末年初,关于新一年经济增长的论断,就成了经济学界热议的话题。处于“十三五”和“十四五”起承转合之际的2020年,也是下一个十年的开启之年,似乎尤为令人关注。

基于2019年各大机构和报告给出的6.1%或6.2%的GDP完成目标,对于2020年的预判,他们也给出了几乎等值的6%。

近十年里,中国经济增速只在2017年有些许的反弹,其余年份几乎是一条下滑的斜线。不无意外,2019年的GDP增速会是自1991年以来的新低。也许正是因此,“保六”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当你一直行驶在高速公路,便习惯了高速和通畅带来的快感。而当你从一段高速路驶出,势必要通过减速来保证前行的平稳。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没有一条道路笔直地通向未来,起伏在所难免。上坡需要艰难前行,下坡也要刹车、减速、调档。

6%与9%和10%相比,自然是慢了许多,但在同行的车道上,在面对同样崎岖的路况和不良的天气条件,当有的车辆只跑出了1%和2%,甚至有些已经停车或倒退时,6%就已经足够快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20年欧元区各国的经济增速将降至1%,全球经济增速降至2.9%。2019年德国的经济增速预计只有0.5%,2020年是0.6%;2019年法国的经济增速预计是1.3%,2020年是1.2%;意大利分别为零增长和0.4%;美国是2.4%和2%;日本是1%和0.6%。

全球经济增速正进入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慢时期,市场对于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有增无减,各大国际机构也在纷纷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此时的6%,也许的确不应悲观,特别是对于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而言。

“经济的增速在放缓,这是2019年诸多不确定中的确定。”悲观的论调一直都在。受制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同步放缓,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这种压力也表现在各个层面。由于猪肉价格的带动,食品价格涨幅由去年年初的不足2%升至10月末的15.5%,是之前11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期CPI的整体涨幅也由1.5%升至约4%,是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运行的供需失衡在加剧。此外,近年来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高于65%,而居民的名义收入增速却始终低于10%,通胀压力在不断加重。CPI同比增速不断攀升的同时,PPI同比增速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持续为负,CPI和PPI剪刀差不断扩大。工业领域,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工业增速在2019年3-10月,由8.5%降至4.7%。

乐观的方面。2019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时隔6个月重回景气区间;2019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远高于全部规上企业。减税降费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此外,连续7年就业指标超额完成,则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劲。

经济是有周期的。改革开放后,我国曾在1989年至1991年、1998年至2002年、2012年至2015年,都面临过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国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凡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只要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经济的量和质都可以实现“双改善”。

2019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说:“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2020年要坚持“稳字当头”,要“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如果2019年的经济增速为6%,那这也是这一年里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速最快的了。不论是我们已经过了经济走势的“U”型的底部,还是仍处于“L”的底端,中国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既要在高速降至中高速后,维持住中高速的增长态势,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也要借助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预测未来,是最难的事。而此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