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蓝天救援对抗击疫情 两位交运人的新战场

提起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岛城市民可谓耳熟能详。这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伍其以专业化、公益性和积极性的鲜明属性,在社会公益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支队伍的成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其中有两名志愿者来自交运温馨巴士——朱本宁和杨佳丽。面对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两名队员跟整个救援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如同战士般冲锋在一线,为守护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默默贡献着力量。

他俩这样与救援队结缘

朱本宁是交运温馨巴士兴达分公司的一名修理工,崂山人。崂山是深受驴友们喜欢的攀登地点,也是蓝天救援队的主战场。朱本宁也因此有机会经常看到队员们在崂山救人,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救援任务,队员们几天几夜都不休息。这让他深受感动的同时,也萌发了加入这支队伍的想法:“自己的工作是‘救助’车辆。如果再有能力去救助人,岂不是更好?”就这样,2018年初,在朋友的引荐下,他加入到了蓝天救援队大家庭中。

杨佳丽是交运温馨巴士兴达分公司机务科的内勤人员。机务方面的工作繁琐且复杂,各项台账记录尤其需要细致,只有细心、有耐心的人才能胜任。杨佳丽就是这样一个姑娘。而她还有一个爱好:喜欢户外运动。正是这个爱好让她与救援队伍有了近距离地接触。“有时候在户外爬山会迷路,就会向救援队求助。前几年,得到过救援队好几次的帮助。”她说,渐渐地,她就有了由被救者向施救者转变的想法:像他们那样,拥有专业的救援技能,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给他们带去希望,该有多好?!

2017年底,在一位户外驴友的推荐下,她认识了一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与这个向往已久的组织有了正式接触。2018年年初,她正式成为一名志愿者,并取得了红十字会救护员证。不过,与朱本宁不同的是,由于真正参与救援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杨佳丽现在还是一名志愿者,距离正式会员还需要经过多种培训和层层严格考核。比如:参加急救、徒手搬运、担架制作、搜索技能、装备使用等十几项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

“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大的困难。”杨佳丽说,由于工作岗位比较繁忙,她在参加救援队的志愿活动时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偶尔因任务特殊需要占用时,公司领导也给予了很大支持,鼓励她去做志愿者,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让她倍感温暖,也在公益之路上更有干劲!

他俩这样参与抗“疫”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完成防护与消杀装备配发,在市区、崂山、城阳、西海岸新区、即墨、平度、莱西等地,辅助政府完成消杀、摸排等力所能及的任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朱本宁和杨佳丽当然不会缺席。其间,他们俩与救援队其他成员一道,听从上级工作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任务。2月4日下午,两人在参加完对松山的消杀任务后,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也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公司。这次他们不是回来上班,而是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给场站消毒。

兴达分公司位于深圳路的场站占地面积16亩,停放着617路、623路等10条线路的50多辆车,场站里每天车来人往,疫情防控任务较大。尽管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对车辆和办公场所进行消毒,但由于场站面积大,很难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最近几天,我先后参与了救援队对松山等地的消毒工作。就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咱们的场站也需要一次全覆盖式的消毒。”朱本宁说,公交车每天接触人群较多,属于疫情防范的重点交通工具。蓝天救援队配备了专业的消毒仪器,特别是手持弥雾机等装备可以无死角地对整部公交车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这种专业消毒设备既能提高消毒效果,也能更好地保护工作人员和乘客的身体健康。

这次公益行动也让同事们见到了朱本宁和杨佳丽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天,他们和另外一个队员全副武装,穿上了专业防护服,熟练地操作配比消毒水……待所有工序完成后,他们将很大也很沉的弥雾机背在身上,开始了对整个场站、公交车辆全覆盖式的消毒。整个消毒过程持续了接近一个小时,等到结束时,他们都累的满头是汗。

朱本宁表示,这与他上午在松山后的工作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松山后社区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环境复杂,不比场站场地开阔,弥雾机是个很大的设备,在对一些角落进行消毒的时候根本没法正常移动,需要一直抬着举着,左右摆动才能让机器消毒到边边角角。“忙完了之后汗水把全身都湿透了,胳膊真抬不起来了,不过忙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尤其是看到有市民给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干劲就足足的了!”朱本宁说。

他们这样理解“蓝天救援”

2年多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们对“蓝天救援”深有感触,对公益精神也有了更深的体悟。

“当我进入这个大家庭后发现,这里远比我看到的感动的多。只要有救援发布信息,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严冬酷暑,只要有时间,队员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事发地点,救援结束后各自回撤。”朱本宁说,因为救援是纯公益行为,队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来养家糊口,而且要经常学习培训训练,所以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好像都不怎么够用。

从事公益救援活动,不会让队员名利双收,但大家对此没有任何怨言,依然满怀热情地前行。有一件事让朱本宁至今仍记忆犹新。记得去年正月初六一次救援,一位登山者在崂山山顶遇险求助。那座山相当高,路也是最难走的,救援需要很多人来接力完成。当时救援信息在队里一发布,很快就有五十多名队员响应,除了市区队员,还有从即墨、平度、莱西、黄岛等地自行驱车赶过来的,当时我们用了将近十个小时才完成任务。“不过,跟这次防控疫情所花的时间和精力相比,这次救援还真不算什么。”朱本宁说,“近在咫尺的父母,我都一周多没有去看望一下他们了。”说到这里,他的眼角湿润了。

杨佳丽则享受到了从事公益事业的快乐。2019年10月,崂山100公里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举行。在2018年举行的这一赛事中,杨佳丽是参赛选手。让她难忘的是,在这次赛事中,她第一次以蓝天救援队保障队员的身份为选手安全完赛保驾护航。这次,她服务的保障点位于赛事的后半程,cp6到cp7的魔鬼路段,让众多选手闻风丧胆的绝望坡,选手们到这里时已经连续奔跑了至少20多个小时,黑天、低温、体力透支、补给不足、失去信心……“看着他们,我想起了2018年我参加这一赛事时的感受。”杨佳丽说,整个保障活动持续了两天一夜。其间,她用急救包为受伤的选手包扎;用喷雾剂治疗抽筋的选手,为他们按摩放松;为选手照明指路、加油打气……“虽然很累,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收获。”“我的新年愿望就是疫情赶紧散去,争取尽快由志愿者转为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展望2020年,杨佳丽充满希冀。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首席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于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