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烟竞逐海洋 一副“蓝色牌”打出两条路

青岛和烟台,都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城市,海洋是这两座城市的灵魂资源。从城市区位来看,烟台与青岛同处胶东半岛, 本就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他们的区位优势和城市定位就决定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被比较,会有竞争。从城市的知名度来看,烟台确实没有青岛有优势。但从海洋产业的发展方面看,烟台的实力不容小觑。

向海而生,因海而兴

南邻黄海,北濒渤海,烟台拥有900多公里绵长海岸线。自古以来,烟台就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国史前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地,再到中国最早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的文化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海洋文明进化史。

与青岛相比,烟台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海洋重器”,制造业基础强大,海工装备产业全国领先。据统计,2019年烟台海工装备产业实现产值650亿元,占GDP总值近10%。烟台市现有规模以上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企业26户,形成了以中集来福士、杰端集团、中柏京鲁船业、蓬莱巨涛重工、大宇造船为骨干的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企业群。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顺利开展第二轮可燃冰试采任务,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

相比之下,青岛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却没有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叫的响的企业和产品,在产品设计和核心配套设备等附加值高的重要环节,仍主要依赖国外企业,存在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不足、高端装备产品缺乏、配套装备产业发展滞后等产业发展瓶颈。

海洋牧场是烟台海洋经济中的另一个亮点。截至目前,烟台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8;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05万亩,海洋牧场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亿元。

利用海洋资源优势,烟台在发展海工装备、渔业养殖等几大临海产业的同时,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也异军突起。2019年,烟台是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8%。

显著的地理优势加上丰富的海洋资源,制造业的强大基础加上突出的科创能力,烟台的海洋产业快速而稳健的发展了起来。

靠港而生,因贸而兴

如果说,烟台的发展靠的是“向海而生,因海而兴”,那么青岛则更多的是“靠港而生,因贸而兴”。

自1892年青岛港开埠以来,在128年的历史风雨中,这座城市的所有发展历史几乎都与这片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青岛港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百年兴衰,更是青岛外贸加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发展迅猛,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不足2000万吨到跨越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1978年的1000多个标箱到跨越1800万标箱。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相关规划中,青岛不仅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还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去年,随着上合示范区青岛片区的获批,打通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被提上了议程。在上合示范区内,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已开通6条国际班列,40条国内班列,基本形成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东盟”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为青岛对外贸易铺就了更加顺畅的物流“动脉”。青岛市商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累计进出口5925.6亿元,同比增长11.2%,位列五个计划单列市之首。

人才是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另一个重要资源。青岛汇聚了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科研院所及海洋高端人才,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27.7%,有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科学试点实验室、国家深海科考基地。人才聚集带来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专利数量的突飞猛进。报告显示,近十年青岛市海洋高技术产业重点领域有效授权专利量为2030件,近五年平均增速为45.3%,青岛市有效授权专利总量居国内领先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超出深圳1267件。

这样看来,尽管烟台有突出的海洋渔业养殖和海工装备产业,但是青岛手中的王牌也不少,在“胶东海洋经济一体化”的新平台下,青岛与烟台孰胜孰负似乎很难下结论。烟台有临海而生的海工装备产业,青岛有不可替代的港口资源;烟台有正在崛起的海洋新兴产业,青岛有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烟台有领先全国的海洋牧场模式,青岛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基础……在城市竞争区域白热化的当下,仅仅靠某个产业或几个细分产业来区分伯仲显然很难有说服力,但可以确定的是,新的区域政策、新的城市规划将为青岛和烟台这两座省内兄弟城市带来新的挑战。

竞争发展是主线

应当看到,近年来,在胶东海洋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山东海洋产业产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0%,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近20%,海洋经济成为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海洋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但荣耀背后隐忧浮现,青岛和烟台这两个城市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都出现了雷同化的问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无论是青岛还是烟台,海洋经济发展仍以一、二产业为主,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发展相对缓漫,在海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规模偏小。

另外,青岛在“蓝色硅谷”的规划方面总是感觉“雷声大雨点小”,或许对海洋经济有很多规划和投入,但几年时间过去了,仍旧效果一般,让百姓看到的成果较少。而对于烟台来说,龙头型海工装备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导致了涉海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等问题。

未来,对于青岛和烟台这两座兄弟城市来说,竞争会永远存在。而毫无疑问,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强者越强,弱者愈弱的格局或许会越发凸显。站在时代的分水岭,烟台的晋级之路才刚刚开始。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于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