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市政协委员杨红生:加快建设青岛市水产种业体系

加快建设青岛市水产种业体系

——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杨红生

青岛市高度重视水产良种选育和现代水产种业发展,决心打造水产种苗科技研发中心。到2022年,水产苗种研发选育能力提升,“研发-中试-推广”育苗体系基本完成,将青岛打造成为全国水产种苗科技研发中心。

目前,我国的水产种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农业部批准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535处,国家级水产原种场36个、良种场45个;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87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229个;年繁育水产苗种4.8万亿单位,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我市拥有灵山岛皱纹盘鲍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青岛罗非鱼良种场以及35家市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与其他地市相比,我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原良种场建设都亟待加强。

在遗传育种方面,我市研究实力雄厚,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培育的“海湾扇贝”、刺参“东科1号”、长牡蛎“海蛎1号”等海水新品种49个,成绩斐然,亟待进一步构建种业体系,形成科技和产业龙头引领作用。

我国是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在世界上位列第八,水产种质资源分布极为广泛。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天然水域水产种质资源锐减。截至2019年,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只有86家,而且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寥寥无几,种质资源缺乏科学保护,资金、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相对分散,种业企业的实力普遍较弱,尚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因此,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目前部分养殖对象,如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凡纳滨对虾、大菱鲆和大西洋鲑等均为引进种,且已形成规模化产业,但部分种业原种严重依赖进口。早期的良种培育主要由科研机构主导,新品种市场影响力有限。目前仍存在实施育种工作的企业少、育种工程技术创新不足、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没有真正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技术创新作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良种选育研究与产业脱节。

重要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抗逆等经济性状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细胞培养、胚胎干细胞等技术在水生无脊椎动物中一直未有重要突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组学后续研究和应用。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和育种材料构建等基础工作薄弱,育种理论和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适于水生生物后裔多、遗传多态性高等特点的分子育种理论和技术尚需发展,一些名贵养殖物种的苗种繁育技术亟待开发。

对此,建议建设原(良)种种质资源库,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种业领域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种质质量监测和保障能力,制定水产种业标准与规范,显著提升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建成现代水产种业中心,实现我市水产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