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一门学科与一座城市的产业荣耀

商周刊说:

从青岛、橡胶产业、青岛科技大学相互成就的路径中,可以看到一所大学在担当国家科技强盛使命过程中的低调务实和顽强求索,这也许才是教育的根本。

尽管疫情笼罩,青岛橡胶行业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依然风光无限,轮胎三巨头均有亮眼表现。

先是青岛民营制造业新晋“老大”——赛轮于轻描淡写中使出大杀器,在2020年6月11日,发布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从软控到赛轮,青岛都执橡胶产业数字化之牛耳。

老牌轮胎巨头双星在2020年7月16日混改签约,成为青岛首家在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以增资扩股同步股权转让方式引入启迪科技城、西海岸融合控股、鑫诚恒业三家战略投资者和“职工持股平台”,获得体制创新赋能。

青岛轮胎行业的三号企业——森麒麟也不甘隐身,于2020年9月11日在深交所上市,成为第十家上市的中国轮胎企业,森麒麟所募资金将用于建设“年产8万条航空轮胎(含5万条翻新轮胎)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公司航空轮胎的产能布局。

仿佛是与青岛橡胶在企业端的风头正盛遥相呼应,素有“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之美誉的青岛科技大学在这一年也迎来建校70周年里程碑,在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多家上市公司中,软控、赛轮均与橡胶产业密不可分,见证着一门学科和一座城市的产业荣耀之间的不解之缘。

纵观百年青岛,从来没有另外一个学科可以有如橡胶这样为城市带来如此之大的产业荣耀。从青岛、橡胶产业、青岛科技大学的相互成就的路径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所大学在担当国家科技强盛使命过程中的低调务实和顽强求索,这也许才是教育的根本。

▲ 青岛科技大学的成长史和青岛橡胶工业的发展史完全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学科与产业相互成全的70年交互史

产业与学科的成全

回首青岛过去百年的产业发展,在纺织被奉为城市“母亲工业”的光芒之下,还隐藏着橡胶这样一个低调的重要工业门类。更为重要的是,纺织工业的鼎盛需要由“上青天”三城来分享,而橡胶工业基本上是青岛独步天下。

百年前,胶济铁路把沿线的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资料统筹起来推动了青岛纺织工业的诞生。但近30年来,青岛纺织工业因限产压锭和受制于劳动力的持续上涨,走出了一条由急转直下、日渐式微、主体腾挪组成的下行曲线。在本土缺乏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双重夹击之下,青岛纺织行业日渐萎缩,主体产能调整到鲁西南,存量产能多是高端研发需要。

青岛的橡胶工业与纺织工业一样面临着本土缺乏原材料的起点,但天然橡胶是国际化品种,完全仰仗进口,这使得沿海港口城市在获取原材料方面具有天然的低成本优势,甚至通过仓储物流优势影响定价权。凭借这种与生俱来的优势,青岛橡胶企业力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新建工厂和并购企业的方式,把中国轮胎产业布局到了世界,一举成就了青岛轮胎的世界影响力。

青岛橡胶工业在国内起步较早,与上海、天津等城市几乎同时建立了橡胶制品企业。曾享有国内“轮胎四大家族之一”盛誉的青岛第二橡胶厂始建于1933年,最早生产BS(普利司通)橡胶鞋,后来开始生产BS(普利司通)轮胎。

1952年起,青岛第二橡胶厂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扩建,与此同时,胶鞋生产设备移交给青岛橡胶九厂,运输带和胶管生产设备移交给青岛橡胶六厂,橡胶杂品等或移交或停产,青岛第二橡胶厂成为一家专业的轮胎工厂。这也就是后来的黄海橡胶、双星、橡六、同泰等橡胶企业矩阵雏形。1954年,青岛第二橡胶厂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汽车轮胎生产厂之一。

几乎就在青岛第二橡胶厂产能飙升的同时,1954年,沈阳橡胶工业学校诞生。1950年,其还叫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时,便在全国最早开设了橡胶专业。因为青岛拥有全国最大的橡胶厂,而且产品类别丰富,为便于学生实习实训,国家决定将沈阳橡胶工业学校从沈阳迁至青岛,建成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并在1956年完成迁校。

青岛的几大橡胶厂主要分布于沧口、四方、台东的胶济铁路沿线,公共交通发达,青岛橡胶工业学校位于几个工厂的中心位置,学生实习实训十分方便。1958年,利用青岛橡胶工业学校组建山东化工学院,在当年招生的5个本科专业中有2个专业、2个专修科中有1个专业与橡胶直接关联,即橡胶工艺(含本专科)、合成橡胶。从青岛橡胶工业学校到山东化工学院到青岛化工学院再到青岛科技大学,靠橡胶专业“起家”的这所院校一直把橡胶学科当成看家本领。

在此后漫长的成长历程中,青岛的橡胶企业和青岛科技大学相互帮衬,一方面,坐拥中国“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的青岛拥有众多的知名轮胎企业,另一方面,青岛科技大学成为我国橡胶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基地。青岛科技大学的成长史和青岛橡胶工业的发展史完全交融在一起,成为一部学科与产业相互成全的70年交互史。

关于青岛橡胶学科在产业的影响力已经无须赘述,青岛科技大学流传着一个小故事:1987年,原国家化工部在浙江余杭召开了一次橡胶行业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是来自全国各地橡胶行业的厂长、经理和高级专家。会议开幕式结束后,青岛化工学院毕业生、时任化工部橡胶司办公室主任想利用这个空当同来参加会议的校友合个影,就在会场上和代表们打了个招呼。谁知,这一招呼,走出会场去照相的代表居然有一多半。此事在会后被传为佳话,“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也声名远扬。

当我们在今天赞叹青岛橡胶学科强悍的同时,殊不知这一学科在30多年前就已经享誉业界。

与企业携手同行

“放眼全球,优秀的、高水平的大学无不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着良性的互动,没有哪所优秀的大学是脱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在多个场合都做出过类似的表述,更为重要的是,青岛科技大学在现实中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早在2011年,青岛科技大学郑州路校区与软控研发中心之间的围墙被拆除,在轰隆隆的围墙倒塌声中,关于产学研之间的壁垒也被打破。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市北区政府、青岛科技大学、软控股份签订四方协议,共同建设橡胶谷,一个全球一流的化工橡胶高端产业聚集区开始崛起。

▲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近70%来自青科大

早在2000年,依托青岛科技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密炼机上辅机项目孵化的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走上创业之路,并于2006年上市。

青岛科技大学不止与自己培育出来的软控之间没有围墙,和城市的几乎所有轮胎企业之间都携手合作。

赛轮是另外一家利用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赛轮在2020年夏天推出的全球首个投入使用的橡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链云”平台,是由赛轮集团联合软控股份、青岛科技大学等共同打造的。平台通过橡胶行业丰富的机理模型、大数据平台、物联集成,满足橡胶行业复杂的制造模式,可为不同业务场景提供专业、丰富的软件服务和APP应用。平台现已入驻800余家供应商、1200余家经销商,以及5000多家门店。

学科对城市的赋能并不局限于体系内,2020年6月8日,海尔卡奥斯与青岛双星、青岛科技大学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共建橡胶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橡胶行业大规模定制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海尔卡奥斯平台、双星全流程智能化工厂建设经验、青岛科技大学的科技创新平台及产学研融合经验优势搭建而成,包括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数字化赋能、供需对接、云服务等内容,并整合橡胶产业链,提供了全流程用户体验。

青岛科技大学对橡胶产业的统领源自自身的科研实力,该校已经建成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其中,有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与橡胶有关,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行业技术研发与创新管理平台。

“在中国知名的轮胎企业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和青岛科技大学有关联的高管。”青岛一家轮胎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橡胶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近70%来自青岛科技大学。在三角轮胎、成山轮胎、风神轮胎、贵州轮胎等全国轮胎头部企业和研究院,都能看到青岛科技大学的毕业生。

学科赋能企业发展,企业发展回馈学科基础研究,这是在教育领域常见的现象,青岛科技大学对此也并不陌生。2019年7月,赛轮集团向学校捐赠人民币2000万元,这是公开资料显示的近年来青岛本土高校校友向母校最大规模的捐款。赛轮集团董事长袁仲雪认为,学校开明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为校办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校办企业的发展壮大又反哺了学校的学科建设,这种良性循环将助推我国橡胶轮胎行业实现复兴和跨越式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官网的公开资料还显示:袁仲雪校友带领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多次向学校捐赠,先后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劲松基金、各类校级和院级奖学金,并支持高分子实用技术大赛、学校实验室改造等项目。

一座城市的产业荣耀

“学校者,人才所由出;人才者,国势所由强。”近代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在一百多年前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产业使命所在。

一所平凡的高校引领的青岛橡胶学科的披荆斩棘,低调地支援着中国轮胎企业与世界豪强的对垒,它带给我们这座城市的不止于产业规模的稳固,还有产业报国的情怀。

青岛橡胶工业之所以没有步入纺织工业的那种高开低走的路径,有产业政策的原因,也有产业自身的原因。其中,橡胶工业的高门槛、国际化两大属性树立了产业的护城河,使得橡胶没有像纺织那样陷入低成本的绞杀,而是走上了高科技的资本密集型道路。

时至今日,橡胶轮胎工业依然是一个高技术壁垒的产业,以至于在中国的橡胶工业高速发展了几十年的今天,纵观橡胶轮胎企业全球排行榜,位居前列的依旧主要是欧美日韩品牌。

在当下的橡胶轮胎行业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现象。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国,德国马牌轮胎合肥工厂2009年开工建设后,全球排名前十的轮胎企业均在国内建立了生产装置;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轮胎企业都在走国际品牌道路,但在国际市场拥有影响力者寥寥无几。

“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是业界的公认,而“中国山东轮胎看东营”还是“中国山东轮胎看青岛”在业界有着不同的认可,按照整体产能计算,以广饶为核心的东营轮胎无疑更胜一筹,但论及产业水平,青岛则当仁不让地稳坐C位。

相对于拥有高产能的东营和拥有轮胎巨头的烟台,青岛凭借完整的橡胶产业链条,在全球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青岛橡胶产业历史悠久,产业布局比较齐全,青岛港每年进口橡胶原料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0%以上,并拥有从高校院所基础研发、优质制造业企业、橡胶贸易定价优势等全链条优势。

这其中,关键就是青岛科技大学橡胶专业对城市轮胎工业的不断赋能,使得青岛先后诞生了双星、赛轮、森麒麟、福临等企业巨头,还有鼎盛时期赫赫有名的黄海橡胶,韩国轮胎三巨头之一的耐克森的下属工厂也设立在莱西。

在橡胶行业的新一轮发展浪潮中,青岛轮胎企业乘风破浪,始终站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潮头。赛轮是中国轮胎行业中第一个海外建厂的企业,早在2012年便落子越南;森麒麟在泰国建厂,并实现海外工厂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一半以上;福临2016年在马来西亚建厂,是当时马来西亚唯一一家由中国投资的轮胎生产工厂;双星不仅建成了中国轮胎工业领域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还成功控股锦湖轮胎。而反观东营轮胎企业屡屡传出被兼并的信息,意向兼并者中不乏赛轮和双星的身影。

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产品牌轮胎对外资轮胎的替代在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高潮,但轮胎的进口替代不是今年疫情之下的独立事件,这一情况过去两三年间已持续发生,预计2021年后轮胎的进口替代进程会加速。

而实际上,中国企业只在矿山胎、航空胎等个别高端品种还无法实现国产替代,森麒麟在航空胎领域已经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橡胶产业赋能城市荣耀还在继续。

来源:商周刊

文:门国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