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市地震局: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建筑搞结实,让老百姓搞明白

2018年,市地震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创新+三个更加”目标和“一三三五”工作思路,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微信图片_20181216152436

市地震局局长刘庆武述职现场

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我们业内通常概括为三句话: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建筑搞结实,让老百姓搞明白。为此: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地震是群灾之首。我国的地震灾害情况可以概括为“一个三分之一,两个二分之一,一个百分之百”。一个三分之一,即20世纪全球三分之一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两个二分之一,即20世纪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全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一个百分之百,即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对此,中国地震局提出了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地震业务体系现代化、地震服务能力现代化和地震行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我们狠抓了深化、细化、具体化,就是积极推进人的思想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基层化、制度化、产业化、规范化。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多项标准申请为山东省标准和国家标准;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区负责、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建设青岛模式;建立健全了全市宏观监测平台体系,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震业务的深度融合;基本完成了中国地震局青岛防震减灾市级示范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了与武警青岛支队协作联动机制,推动军地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全市行政执法、行政审批人员培训,法治化建设有了新进展;多项考核指标名列全国、全省第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即将出版发行的国家《防灾博览》刊物2019年第一期将全部刊登青岛市防震减灾方面的内容,宣传青岛市积极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思想,着力提高防震减灾服务保障能力。

为了把地下搞清楚,我们积极推进地震预警信息综合平台服务建设,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加强精准监测预测,我们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制定了《青岛市地震局2018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地震安全保障总体方案》;有效开展地震监测主题月活动,强化台网运行管理维护,保障了台网高质量运行,台网运行率保持在99.3%以上,数据完整率为99.55%。截止到11月30日,共监测到可定位地震206次,上报《震情》报告26次,完成周、月、年度会商52次。服务于地震科技创新大局,确立了12项科研课题;优化整合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网络点139个,培训地震宏观测报员141人、灾情速报员2765人、地震科普宣传员210人、防震减灾助理员192人,全市实现了地震宏观观测全覆盖。

为了把地上建筑搞结实,我们深入贯彻《山东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加强农村地震安全工作,对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情况进行了网格化“大调研”,基本摸清了我市农村民居现状;形成了建设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青岛模式”,创建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6个;更新地震重点危险区的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经济等地震应急救灾基础数据,推进建筑物类型、学校、医院、大型工程等公共设施的基本数据更新,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严把重大建设工程和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积极参与青岛市地铁1、2、6、8号线、潍坊至莱西客运专线、青岛-平度城际轨道交通等工程的评审工作。

为了让老百姓搞明白,我们扎实开展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年”活动。首先从中小学学生抓起,我们与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推动全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制度化;发放《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居民应急避震手册》等地震科普手册3万余份;创建青岛市地震科普示范学校52所;举办了首届青岛市小学生手抄报大赛和防震减灾知识演讲大赛,编辑印刷了《青岛市小学生手抄报获奖作品画报》;完成了《地震离我们不遥远》舞台剧的拍摄工作,就是要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牢固树立生命意识、安全意识。紧紧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这一主题,开展了“勿忘国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广场宣传活动;与青岛电视台合作推出“新闻会客厅”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栏目和“防震减灾知识一分钟”宣传活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们加强与日本的交流与合作,即将赴日本进行专题培训,充分借鉴日本防震减灾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全力以赴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年内,我们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完善地震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参加鲁东地震应急协作区应急联动演练;完成了《青岛市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研究》专项课题;积极推进相关应急避难场所控制性规划的编制;组织30名地震救援骨干参加了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应急救援培训班,组织了46人的昭通业务培训学习;“5.12”期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平度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共同组织了“2018年青岛市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参加人员680余人、出动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1支、各类抢险救灾车辆50余台,真正做到了实战实练。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激发事业发展活力动力。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评价行政审批“一次办好”。按照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的要求,深度梳理我局“一次办好”事项,推进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核心要素标准化,并按要求将标准化信息录入“青岛市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实行动态调整管理,进一步提升“一次办好”服务水平。完成行政审批2项,其它权利事项2项,行政处罚事项17项。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审批时间由原来15个工作日降到1个工作日,推动建设项目审批全面提速。

二是认真办理市委巡察反馈意见,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

三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加强对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调查研究》等6篇调研报告,积极为全市的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决策服务。

对在去年“三民”活动期间,收到的关于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意见建议,我们都及时回复并进行了认真研究落实。

尽管我们在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全市防震减灾能力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思想的要求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需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平衡,“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问题依然存在,“重震后救灾、轻震前防御”的问题依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风险管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地震小概率性、大地震毁灭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充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充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地震科技成果转化不充分。工作标准不符合新形势,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加倍努力工作。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彰显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也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节点。今后,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包括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的日益增长需求和要求,加快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