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红利:下沉,再下沉

□记者 李冬明

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兴行业,扶持成长企业,这是摆在城市发展决策者案头的一部沉甸甸的系统规划,涉及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各个层面。

在“十三五”收官年岁首回望过去一年,在宏观和中观层面,我们可以看到青岛的很多利好消息。

去年,《第一财经周刊》的榜单上,青岛市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新一线城市。这份榜单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商业资源集聚程度、枢纽性等多维度的考量。

同样是在去年,2019 年上半年山东全省地级市以上城市 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排名中,青岛以 6,552 亿元位列第一。

青岛的宏观数据可以说是在逆风而上。2019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率下滑到了6.3%,这个数字被坊间解读为确保党的十八大“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的底线。同期,青岛GDP增速保持在7%以上。

宏观向好,是青岛市在中观层面不断释放积极产业政策红利的结果。如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划定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商务 服务和健康养老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等新兴成长力量。2018年,青岛市共设立55支新旧动能转化基金,完成投资1,800 亿元。同时,不断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快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对于创业者更加友好,激发社会创新活力。2018年,共有2,300余家企业享受到研发费用扣除将近60亿元。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财政资金补贴,每年按照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最高达到10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在“双百千”行动、“一业一策”计划等政策推动下,青岛营业收入过千亿元行业达到6个,过百亿元行业达到43个。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增加值超过10%,大数据、云计算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占 GRP的比重超过 8%。全市千帆入库企业2,632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16家。在这一行动的促进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18年超过了2,700 家。

再将目光聚焦到微观层面,在良好大势下,还有哪些瓶颈阻碍着青岛企业的成长活力呢?

德勤近期对青岛成长型企业的CEO们展开了一项调查,100份调查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有54%的企业家认为,过高的人力成本会在未来两年对公司的经营造成负面影响。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竞争/定价压力加剧。当前经济下行的消极影响传导到了消费端,压缩了企业的销售收入。为了抢夺有限的市场空间,企业开始价格竞争,这对未来营业带来的消极影响。

求助资本的迫切与谨慎

如果说人力成本压力,是中国劳动力红利消失后,企业经营面临的共同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可能更能反映企业的个性化。

德勤的该项调查显示,青岛成长型企业的创新投入,从意识、技术解决方案和资金投入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压力,35%的企业认为“创新投入不足”,资金的压力可能会在未来影响青岛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步伐。

利用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是成长性企业解决资金瓶颈、壮大企业规模的可选项。特别是去年中国推出科创板,在发审制度、财务指标要求等方面,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与了极大的宽容度。看技术、前景而不是看盈利、规模,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为青岛成长型企业打开了一扇窗。

但对于资本融资,青岛成长型企业普遍表示谨慎。德勤调查显示,55%的被调查者表示暂时 没有私募股权融资计划,且有计划融资的企业融资金额数目不高。接近 40%的青岛企业计划融资额在1亿元以内。66%的青岛企业表示暂时没有IPO计划,39%的青岛企业表示希望在大陆或香港资本市场完成融资,而愿意前往海外资本市场IPO的企业比例只有2%。

融资计划的谨慎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对现代融资手段缺乏了解。初创期和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家,通常对股权融资产生的股权稀释问题较为敏感。

青岛创投高地初显成效

另一方面,中国风险投资也正处于相对低谷期。由于经济下行、信用风险暴露、资本回报率下降等因素,中国PE/VC去年表现较为低迷。根据投中研究院数据,2019年,全国1891家机构共计新成立3332支基金,其中,新成立10支及以上基金的机构仅有17家,1302家机构只成立了1支基金。全年参与投资的机构中,2923家(占62.86%)仅投资1起,投资30起 以上的机构仅16家(占0.34%)。总体看,设立基金较多,且投资较活跃的机构,主要为头部机构和有政府或上市公司背景的国字号机构,表明当前形势下,政府对股权投资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分地域看,山东仅次于广东,在全国新成立基金数量排名中居于第2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