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外企:转守为攻“寒冬”突围

位于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的韩国独资企业——青岛即墨京信电子有限公司,汽车配套线束加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条条线束在生产线上穿梭,戴着口罩的工人们经过登记、测温、消毒等程序依次上岗,彼此间隔3米以上忙碌着操控设备……目前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火力全开,猛追产能。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外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是投资的具体体现,更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让整个市场犹如遭遇了一场“寒冬”,青岛外资企业如何在这场“寒冬”中突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离不开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突围一  火力全开复产能

与京信电子同样为韩国独资企业的青岛罗元机械有限公司,复工后正开足马力生产热气接缝密封机、无缝粘合机等韩国NAWON品牌的机械,而在数十日以前他们还因原材料供给不足无法生产而发愁。

青岛罗元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压条机。

“没有原材料,即便复工也无法复产!”青岛罗元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初祺说,“当政府相关部门得知我们的困难后,积极协调本地配件加工、金属加工、涂装喷漆配套企业复工提供支持。目前零部件和原辅料充足,产能可实现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元机械和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目前企业已累计完成调拨压条机86台,超额完成了国家调拨任务。“我们均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与企业签订购买合同,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量。”韩初祺说。

位于高新区的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同样也进入了复工复产的“白热化”,其所生产的真空泵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食品等行业,拥有包括英特尔和三星等大客户。“能够及时复工复产,真得感谢高新区管委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李宁表示,“此前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外部仓库迟迟不能正常运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现在仓储功能已恢复正常,保证了公司生产稳定运转。”

青岛外资企业可以按时复工复产,得益于各区市制定并开展的相应措施。其中,市南区制定了英文、日文和韩文的工作指南,定时对企业进行走访,并安排了外语专员到一线服务、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市北区建立24小时服务值班机制,利用微信群和服务热线,及时了解外资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

西海岸新区出台促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的十项措施,通过“专班+专员”落实分片包干机制、“线下+线上”强化破难解困服务、“软件+硬件”深化政策物资帮扶等措施;高新区设立1亿元主导产业扶持基金,在租金减免扶持、降低税费负担、鼓励科研公关等11个方面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等。

突围二  转换战略拓市场

优创数据是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服务贸易企业,主业是为欧美保险行业提供运营解决方案,总部位于美国,青岛拥有3家分公司,员工人数近3000人。“面对疫情,市南区反应迅速,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其中包括减免房租300多万元,为企业资金周转解决了燃眉之急。”优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关系经理马伟新感叹道。

目前虽然优创数据90%以上人员已复工,但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外客户被迫推迟了业务时间,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更让公司高层马伟新感到焦虑的是,公司本来在美国有一支50人左右的市场销售团队,每年30%的业务增长客户拓展任务全部依靠它来完成,现在团队工作已受阻。“以往他们每年将通过举办线下客户活动和参与行业峰会等培养和挖掘新客户,现在这些活动被搁置以后,业务增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只能另辟蹊径了。”马伟新说。

此外,由于公司业务的特殊性,需要对客户资料保密,平时员工一般要在单位集体办公,而复工延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马伟新表示,“经历这次疫情,我们意识到要建立‘灾害备份’,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可控因素,目前在印度已成立分公司,未来将把一部分业务‘复制’过去,这样会增强印度分公司的业务应急支持能力。”

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爆发,社会经济活动也随之停止,企业以通过“线下”寻求合作、开拓市场的计划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为此,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借助互联网电话、视频等开展“云签约”等活动,保持与海外客户联系,达成新合作,或将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新抓手。

突围三  物流受限辟新径

虽然企业已复工复产,但企业在运营方面仍很严峻,特别是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的爆发,对物流的冲击首当其冲,这让整个进出口贸易蒙上了一层阴霾,而在青岛有进出口业务的外资企业不在少数,发展举步维艰。

埃地沃兹便是一家拥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一方面产品会部分出口国外,另一方面生产所需的部分原材料也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两者很重要的一环在于物流。“我们采购的零部件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外,受物流的影响,零件很难及时运送进来,这对我们的生产是个不小的挑战。”李宁担忧道。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疫情对出口的直接冲击已显现,海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与发酵,令正在加紧“回血”的中国外向型企业再遇冲击,企业如何将二次冲击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这需要企业自身转换经营策略,以及政府的帮扶与支持。

此前,青岛市及时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减征或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同时,青岛市医保局阶段性降低医保缴费费率,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对参加青岛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9.5%降至8.5%;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费率由10%降至9%。预计降低医保缴费6000多万元。

3月1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外商投资的若干措施》,明确了19条支持政策。其中,山东省商务厅为外资外贸企业免费提供口罩10万个;支持企业购买资信报告,引导出口企业利用资信产品高效甄别、快速筛选海外买方;加强外贸企业与海外仓“一对一”供需对接,开拓当地及周边市场等。

政策的叠加效应无疑为外资企业再次打上一剂“强心剂”,虽然疫情让企业遭受了沉重的生存压力,但青岛大部分外资企业还是信心十足。“从短期来看疫情虽然对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依旧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去年我们的营收达到了10亿元,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增资扩大产业规模。”李宁说。

青岛市场仍受外商青睐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疫情的发生虽阻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但无法阻止的外商投资青岛的热情,一些大项目的合作落地通过“云签约”来完成。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外资企业对青岛乃至中国市场的认可。

近日,作为青岛正着力打造的五大国际会客厅之一,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迎来首批签约项目,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扩大“朋友圈”。中以天梯产业创新研究院签约落地,成为国内第一家由以色列顶尖科技创新管理专家主导的跨境新型研发机构和中以合作技术平台。同时,以色列英飞尼迪创新国度青岛动力空间项目落户、中以商会成立分支机构、在英飞尼迪集团以色列特拉维夫动力空间开设青岛动力空间办事处……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正进一步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推动国际创新要素与青岛产业融合发展。

“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将植入具有以色列特色的文化习俗单元,吸引来华以色列人在青岛中转、落户,展示、创业,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把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培育成为以色列人在中国的‘打卡地’和‘温馨驿站’。”青岛高新区中以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将持续反向遴选以色列优质项目,结合以中双方优势,提升青岛和山东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出。

“青岛创建的研究院将充分结合以色列的创新精神和中国市场的体量优势和发展动力,用科技创新为中国人民、以色列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我们将迅猛行动,力争快速展示成果。”以色列中以天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Harry Yuklea说,“我期待旅行限制一旦解除后就能见到今天参会的所有人,与青岛高新区尽快推动项目的落地。”

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春节以来截至2月22日,青岛各个区市、功能区共网上签约重点项目222个,项目总投资2755.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0个,总投资42.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签约的外资项目大部分是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签署,其中包括新加坡第一家食品集团与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共同投资设立的青岛(新加坡)食品及肉类果蔬冷链交易中心项目;美国最大冷链仓储物流公司美冷集团与亨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美国美冷亨通润丰高端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董乔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