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胶州: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年收入过10万元

胶州市对全市贫困村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进行“把脉问诊”,因地制宜找准“穷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整合资源抱团增收。

唤醒“沉睡资本”,激活助农扶贫“一池春水”

4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胶州市洋河镇的省定贫困村南官庄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耸立着移民浮雕,石雕喷泉喷洒着,三五村民在文化长廊里晒太阳聊着家常。

四年前,南官庄村村级债务尚有24.6万元,通过以土地整建制流转为抓手,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了南官庄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先后规模化流转土地1000多亩,积极引进青岛宝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青岛新源山洲蓝莓专业合作社等近10家合作单位,大力发展中草药、蓝莓和蔬菜等特色有机种植。至2019年8月,以大片土地为媒成功引进半岛田园综合体项目,南官庄因土地流转一项带动村集体增收达80万元,如今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17万元。

贫困村南官庄村土地整理后,农田阡陌交通,联动温室大棚井然有序

另外,对规模化流转的土地由胶州城投这一国有平台公司收储村集体土地,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支付流转费用,保障了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现在俺在村里合作社入了股,干活更有劲了,每年有1000多元分红,平时在合作社忙的时候一个月能挣3000元,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贫困户杨淑开高兴地说。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增收”

洋河镇省定贫困村神山后与芍药洼、南官庄与尧洼村4个贫困村决定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共同建成设施大棚36个,分别种植西瓜、甜瓜、樱桃、蓝莓等高端高效作物,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神山后村还成立了丰顺源蓝莓合作社,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逐步发展旅游采摘。

胶州市洋河镇神山后村贫困户在蓝莓园打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就成了‘打工族’,上班不用出村,在蓝莓大棚里负责蓝莓的管理、采摘,一个月下来能领到2000元工资,比在家种地收入可观多了。”神山后村支部书记赵利说道。

同时,依托“九顶莲花山”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洋河镇山相家、孤山泊2个经济较强村将东王家庄和郭家小庄2个贫困村纳入总体规划,通过以强带弱安排种植版块,东王家庄已建设设施大棚 3个,建立樱桃园、 蓝莓园等特色采摘园 300亩;郭家小庄建设设施大棚10个,发展苹果、桃等果品 70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可达10万元。

团队帮扶,提升脱贫攻坚“战斗力”

“驻村后,我把群众诉求当心话谈,把群众困难当家事办,竭尽所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驻得下、能做事、做实事。”东王家庄村“第一书记”李世明说。

李世明在村里规划建设了农产品超市、农家宴、文体小广场、停车场等设施,引进格墙有尔、可可鲜等电商,拓展增收渠道,实现村庄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送去疫情防控暖心包

据了解,2018年全市建立了50名“第一书记”、50名联村局长、50名党员企业家和50个经济强村结对帮扶50个贫困村的“4+1”团队帮扶机制,先后争取投入各类资金8146.2万元,培育致富项目71个,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22.5万元。全市20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共计为村庄争取致富项目46个、帮扶资金3200多万元。

为扎实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该市还为50个贫弱村每村每户贫困户安排一名帮扶责任人、一名帮扶联系人、一名家庭医生,并为有子女在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安排一名家庭教师。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由以前的800余名调整充实为3000余名,变一人帮多户为多人帮一户。

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贫困村有了“新颜值”

胶州市将所有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整合7100多万元整修道路40多公里、开通公交线路4条、实施水利及饮水项目31个、村级电力改造工程7个;投入380万元新改扩建贫困(经济薄弱)村卫生室12处,并对村医进行轮训;投资200多万元新建文体广场15个、文化室和农家书屋30个;探索实施爱心助贫服务驿站和扶志积分激励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126个,105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贫困户孙光宾是村里的保洁员,通过从事公益性岗位实现稳定脱贫,每月工资达600元,全年收入7000多元。他对记者说,“加把劲俺也能过上好日子,现在脱了贫俺觉得很光荣。”

自脱贫攻坚以来,胶州市把贫困村脱贫摘帽作为一个 “山头”,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确定省定贫困村20个,探索出“区域统筹、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抱团发展、深化改革”的精准扶贫思路,到2017年底,全市20个贫困村和3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其中到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实现年集体收入过10万元,有些村甚至过百万元。

通讯员  王雪妍 刘泽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