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20万学生劳动课将“换新颜”

图为青岛北山二路小学的传统节日——农场劳动节“清明田园实践活动”,孩子们下地摘菜、喂养白兔,在劳动中亲近自然,收获幸福。(资料图)

▲图为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从整理书包、收纳衣服等劳动习惯,到制作橡筋飞机、无土栽培龙葵等劳动技能,再到确立职业规划、了解人才市场应聘活动等劳动思维……由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编的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4月26日全部付梓。这是全国首套由地方教科研部门编写的劳动教育教材,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今秋新学期,这套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的新教材将在青岛市三个劳动教育实验区和90所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推广使用,覆盖全市20万中小学生。

背景:弘扬劳动精神,嵌入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早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

将劳动教育嵌入人才评价体系,不仅事关教育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市教科院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变我市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要求,前瞻性地将编写具有时代特点和青岛特色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提上日程,助力我市构建“五育并举”基础教育培养体系。

在“家校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格局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科学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市教科院延揽全国、省、市知名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就《劳动教育(实验)》的架构、体例、内容等,不断进行思维碰撞,修订完善。历时近两年,十易其稿,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终于付梓。

架构:覆盖全部学段,小初高各有侧重

《意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市教科院院长柴清林说,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劳动教育教材只涉及小学、初中阶段,但是教育是一个成长链条的锻造,劳动教育也应注重连贯性,学段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方能相得益彰。因此,市教科院在架构《劳动教育(实验)》教材之初,就着眼于面向未来,为学生一生奠基,注重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间衔接,进行劳动教育一体化设计。

据了解,小学教材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为主,侧重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和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创造性的劳动意识。中学阶段教材主要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以生活教育为辅,引导学生经常性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还要围绕学生发展指导、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党团活动等活动,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

基于此,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各学段的教材均有四个不同模块。小学每册分为劳动培养习惯、劳动传承文明、劳动发展智慧、劳动奠基未来四个不同模块,中学每册分为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四个不同模块,以此呈现劳动教育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亮点:注重五育并举,体现与时俱进

如果说,构建小初高全学段劳动教育是纵向的进阶,那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就是横向的融合。

柴清林说,劳动教育是一门没有清晰学科边界,并且体验性、实操性极强的综合学科。“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综合体”“跨界合作”“理论实践共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标签。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每课均设计了评价环节,注重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实践操作评价中,关注劳动结束后相应工具的整理与归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教材每课末尾中学设有“拓展阅读”栏目,小学设有“信息博览”栏目,精心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阅读材料,比如职业体验类,选取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员工的事迹,让学生体会职业无贵贱,平凡岗位同样蕴含巨大价值。在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环节,注重山东省省内名胜古迹的资料收集,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中渗透青岛海洋特色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再如,在榫卯结构一课中,引导学生了解榫卯结构在中国的历史传承、感受建筑之美以及悠久的木工文化和工匠精神散发的魅力。

日新月异的技术已经取代很多重复性、无含金量的工作岗位,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知识创新的价值愈加彰显,这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改革形成倒逼机制。青岛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中设有创新类劳动内容,引领学生了解同类技术在高精尖领域的运用,让学生抵近世界科技前沿,进而埋下科技兴国的种子。种种细节的处理,让有限的篇幅带来最大的教育价值,真正使劳动教育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巨大育人价值。

教人者要先受教。下一步,市教科院将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