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市北打造青岛“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新名片!

“1+3+N”特色模式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建设全球商品展示体验中心等促“互联网+”消费升级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姜姗)结合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依托“新金桥5号”独特优势,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集聚产业核心要素,培育新功能,发展新消费!记者10日从市北区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会议上最新获悉,今年市北区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使命和省委对青岛打造山东对外开放桥头堡的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起的“十五个攻势”行动,紧紧围绕青岛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整合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建设航运、贸易、金融等领域创新灯塔,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方位,通过开拓新通路,探索新模式,诠释新内涵,助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内外贸融合发展,打造青岛独有的“跨境贸易+特色消费”名片,实现从老城区向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跨越。

体系建设引领“1+3+N”特色模式起势

记者从会上获悉,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是青岛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市北区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优势禀赋尤为突出。据市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北区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是基于市北实实在在的产业基础、发展潜力、战略资源和行业选择,理性分析得出的判断,是按照青岛市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作出的结论。

由此,将打造“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建设总体架构。以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引领,集聚产业核心要素,培育新功能,发展新消费,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高标准开展市北区“跨境贸易+特色消费”体系建设,打造“1+3+N”特色发展模式。

“港”的资源禀赋集聚

青岛港口贸易的发源地及全省港口的“大脑”“核心”在市北。青岛因港而兴,市北大港片区是青岛港口贸易的发源地、青岛城市建设的原点,随着港口功能的升级,大港区域在整个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优化、转型发展中,成为主城最稀缺、最有价值的规模化存量发展空间,结合青岛邮轮母港城的进一步发展,势必成为跨境电商、全球商品集采、展销等各类国际贸易要素的聚集要地,为老城区的复兴增添新活力。

同时,全球第一的山东省港口集团及其航运集团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港口邮轮文旅公司等航运、金融、文旅板块总部已落户青岛市北大港区域,必将会集聚围绕港航相关产业的企业主体、高端人才等顶尖资源,包括上下游的贸易、金融等关联产业,以及与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这些都将通过市北引进来、走出去,从而吸引更多的贸易机构选择在港口、总部附近集聚,为大宗商品贸易、临港保税仓储等贸易业态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场景、应用和流量基础。

“航”的特色优势突出

中国至韩国仁川“夕发朝至”的国际快速客货班轮“新金桥5号”在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停靠,为市北区率先开展“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建设,拓展路铁海空多式联运提供了机会可能,更为跨境电商、大宗商品贸易、临港保税仓储、航运金融等多贸易业态的集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场景。围绕山东海运等龙头企业,已经成功引进上海海事大学等航运科研机构及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德玛物流、上海耀旗海事服务、宁波瑞泽船务等船舶管理、航运保险、航运交易、咨询检验等航运服务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打造国内外知名航运服务产业园,初步建成新航运产业链条。

“产”的发展基础良好

市北是传统的商业大区,历来是青岛商贸业发展的聚集高地,现代服务业及商贸流通业占比高,基础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市第一。全区有17.8万家市场主体,外贸企业1800多家,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912.75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4.71亿元,税收占比达到81.2%,实际利用内资163.5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FDI)4.8亿美元。利群集团连续多年位列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前30强,在全市拥有50余家关联企业、此外还有家家悦、友客等深受消费者喜爱,门店遍布众多的零售企业。青岛啤酒是我国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也是从市北走出的世界品牌500强,随着商贸业迭代,依托核心企业充分挖掘放大平台资源优势,将推动相关要素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此外新华锦信贸环球、青建国际、青岛市供应链协会、巴龙央联万贸、猪八戒网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京东便利蜂、深圳怡亚通、百洋集团等多种新贸易元素企业也纷纷聚集市北,已具备发展跨境贸易的良好产业基础。

“城”的空间潜力巨大

市北区总面积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人口密度1.6万人/平方公里,蕴藏极大消费能力。台东商贸区、即墨路、馆陶路及胶州路西部商圈是青岛城市传统商贸业发展的聚集高地。区内现有写字楼宇88座,可用面积超百万平米,拥有规划在建的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总部集聚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千亩产业园区,随着老城改造还将释放40余万平米载体资源,这些载体资源在引入国内外各产业优质贸易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是市北区叫响“新贸易”名片、争创“青岛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底气和重要空间资源。近年随着中央商务区、创新资源集聚片区的发展,全区超过50%的购物中心集聚于此、超过80%的甲级写字楼宇在此建设,更是打响了“夜间经济、青年经济、站点经济、联盟经济”等多张商贸新名片。

——【特别关注】——

“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建设总体架构

以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为引领,集聚产业核心要素,培育新功能,发展新消费,依托“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 高标准开展市北区“跨境贸易+特色消费”体系建设,打造“1+3+N”特色发展模式。

“1”-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

“3”-构建三大支撑

组建一套班子、制定一系列政策及服务体系、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

“N” -多点布局多业态组合

建立包括建设全球商品展示体验中心、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创新跨境新零售直购消费模式、打造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交易体验模式、建立内容电商网红产业基地等多个开放式应用场景。

——【动态聚焦】——

出台一套配套支持政策等10个方面

为推动计划落实,成立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相关部门为成员,邀请山东港口集团、中外运集团、百洋集团、利群集团等头部企业共同参与聚集区建设。

制定《“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2020行动计划》,围绕加快建设中日韩跨境贸易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中日韩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搭建跨境产品展示体验平台、大力发展跨境医药进口交易、探索跨境冷链食品直运体验模式、大力发展跨境新零售、打造电商产业集聚、建立具有青岛标识的高品质商圈、创新相关金融支持、研究出台一套配套支持政策等10个方面,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推动集聚区建设落地落实。

——【背景链接】——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之举

青岛被国务院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最美海湾”城市之一,拥有对日韩贸易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自1897年开埠,即繁荣了铁路、纺织、商贸、金融等临港产业,到了20世纪30年代,市北区的馆陶路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历史上,对外的开放激发出青岛的发展活力,留下了珍贵的民族工业遗产。近年来,邮轮产业已经成为市北亮丽“名片”和吸聚产业的“触媒”,商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对市北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现代供应链企业总量超400家。2018年成功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承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新使命;2019年,青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落地,发起包括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在内的15个攻势,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青岛从来都是开放战略的实施者与受益者,而如今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回归开放路径,正是青岛的必然选择所在。

加速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必要之举

近年来,我国跨境贸易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疫情下消费模式的改变进一步催生跨境贸易新机遇。青岛在发展跨境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物流优势和产业基础,2016年1月份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后,我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启动运行,全力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互联网+大外贸”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若能畅通青岛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不仅可以有效地将国内现有跨境贸易渠道引流到青岛、吸引全国人民到青岛体验消费,更大程度上将促进中日韩贸易便利化,更好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为中日韩贸易受阻破局,为青岛市消费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最终形成以青岛为核心、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跨境贸易枢纽及消费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