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市发布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6+1”规划 2025年产量120万吨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市水果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再创发展新优势,根据青岛市水果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苹果、梨、桃、蓝莓、葡萄、大樱桃等六大果树树种为重点,以果树现代栽培体系(支架栽培、设施栽培)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青岛都市农业特征、集约高效发展的新型水果产业,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我市水果产业生产现状。我市自然环境、气象条件适合多种落叶果树生长,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水果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丰富农产品供应、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全市水果栽培面积96.4万亩、总产量109.3万吨、产值72.2亿元,其中:苹果33.8万亩、产量46万吨,葡萄16.1万亩、产量18.2万吨,桃子15.1万亩、产量19.4万吨,蓝莓10.1万亩、产量3.9万吨,梨6.8万亩、产量10万吨,大樱桃5.9万亩、产量3.6万吨。目前,我市水果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总体规模趋于稳定,现代果园建设初具规模。近十余年来,全市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万吨左右,果业发展由外延式增长转为内涵式发展,一批乔化衰老果园淘汰,更新为矮砧密植宽行支架栽培的新模式果园。

2.树种丰富,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形成以苹果、桃、梨、葡萄四大传统水果为主,蓝莓、大樱桃、草莓、猕猴桃等新兴水果为辅的水果产业,苹果、桃等大宗水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3.设施果业效益突出,发展较快。草莓、葡萄、桃(油桃)、蓝莓、大樱桃等多种果树实现设施生产并形成规模。全市设施果树面积达到8.5万亩,占总面积的8.7%,十年间翻了一番。设施果树在增加经济效益、调节市场供应、抗击市场波动、吸纳农村劳动力、抵御自然灾害危害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4.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果品储藏气调库、冷藏库5万多吨,其中500吨以上冷库58座,年加工水果8万多吨。经过多年打造,形成了大泽山葡萄、黄岛蓝莓、旧店苹果、东大寨苹果、云山大樱桃等著名区域公共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

5.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水果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19年全市水果亩均纯收入7489元,西海岸新区蓝莓、平度葡萄和大樱桃、莱西设施葡萄和油桃等增收作用明显,涌现出一批因果脱贫、以果兴业的典型。

(二)我市水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栽培模式更新缓慢,低效果园比重较大。目前果园仍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条件差,易发生病虫害,既制约了机械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果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升。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以苹果为主的老龄果园占25%以上,亩产值5000元以下的成龄低效果园占15%左右,栽培模式转型、老果园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繁重。

2.生产装备差,机械化水平低,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弱。全市90%以上的果园缺少防雹、防鸟、防霜冻等设施;配备肥水一体化设施的果园不足70%;经济实用型果园作业平台、弥雾机、耕翻机等生产装备类型少、机械化程度不足;果园管理劳动强度大、用工多,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以上。

3.科技支撑能力不够强。果树新品种创制没有重大突破,品种更新较慢,尤其是苹果,品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树体营养诊断施肥、果实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技术体系尚未确立,现代栽培模式的综合配套技术不够完善。

4.良种繁育及监管体系不健全。规模化标准化苗木繁育基地(公司)较少,全市果树育苗规模200亩以上、母本园和采穗圃配套的规范化苗木繁育基地不足5家。苗木生产、经营管理无法可依、乱繁滥育、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5.产业化经营水平不够高。带动能力强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少,家庭分散经营的果园约占80%,组织化程度整体偏低。果品预冷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20%,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研发滞后。产品宣传和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知名度高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较少。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发展现代水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水果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适应新时代水果发展趋势和消费结构升级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思路,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转变水果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产业化经营体系,全面提升青岛水果产业整体素质。

(二)发展目标

 1.总体规模基本稳定。2020年水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到2025年果业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产量达到120万吨左右。

2.新模式果园比重显著提高。2020年以苹果、桃、梨为主的新模式果园达到4.5万亩,占比达到4.5%;到2025年以苹果、桃、梨为主的新模式果园达到30万亩,占比达到30%。

3.设施果树比重稳步提高。2020年蓝莓、葡萄、油桃、草莓、大樱桃等设施果树面积达到8.8万亩,占比达到8.8%;到2025年设施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占比达到15%。

4.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新模式果园节水灌溉、喷药、施肥、割草等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节水率达到40%,节肥节药率达到30%以上;到2025年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节水率达到60%,节肥节药率达到40%以上。

5.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20年新模式果园、设施栽培果树优质果率达到85%,每亩节本增效100元;到2025年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每亩节本增效500元。果品质量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农产品标准。

6.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2020年培育壮大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市级以上水果类知名品牌达到34个;到2025年培育壮大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家,市级以上水果类知名品牌达到40个,生产组织化程度显提升。

(三)区域布局

1.水果优势产区布局。根据果树种类的自然分布、资源、区位、技术等产业现状和发展潜力,按照“优传统水果做优做强做大,新兴水果做精做细做优”的原则,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优势区域和特色产区,重点在莱西、平度打造苹果、梨优势区域,在平度、胶州打造桃优势产业带,在西海岸新区打造蓝莓集中产区,在平度、胶州打造大樱桃特色果品产区,在莱西、平度、城阳打造草莓集中产区。

2.新模式果园区域布局。新模式苹果栽培重点区域是平度市旧店镇,莱西市马连庄镇、河头店镇、南墅镇、沽河街道,即墨区金口镇、灵山镇;新模式桃栽培区域重点是平度市店子镇,莱西市南墅镇、院上镇、马连庄镇,胶州市胶北街道;新模式梨栽培区域重点是莱西市日庄镇、南墅镇、河头店镇、马连庄镇、院上镇、水集街道。

3.设施果品区域布局。设施蓝莓重点区域是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张家楼镇;设施葡萄(包括避雨栽培)重点区域是莱西市沽河街道、院上镇、马连庄镇、南墅镇、日庄镇等;设施大樱桃重点区域是平度市云山镇,胶州市洋河镇、莱西市水集街道;设施草莓重点区域是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云山镇,莱西市马连庄镇、河头店镇,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灵珠山街道;设施油桃重点区域是莱西市院上镇、沽河街道,平度市白沙河街道。

三、重点工作

   (一)示范推广果树新模式栽培技术。鼓励苹果、桃、梨优势区域,重点推广矮砧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设立支架、起垄覆盖、行间生草等果树矮砧集约栽培新模式,整形修剪、肥水调控、花果管理等果园配套技术,建设一批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推广沃土养根、免套袋栽培、高光效树形培育、起垄避雨栽培、省力化疏花疏果等主推技术,土壤改良修复、节水灌溉、简化修剪、绿色防控等生态型简约技术,扩大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肥水一体化、肥药双减和生态循环栽培技术,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果园。改造升级传统栽培模式果园,加快老龄果园更新改建。

   (二)示范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蓝莓、葡萄、大樱桃等设施果树栽培,制定设施栽培的标准体系,推广高架栽培、基质栽培、避雨栽培、自动补光、控湿、控温等设施果树新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设施果树栽培示范园,拉长果品供应期,均衡市场供应,缓解集中上市矛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三)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动农科教紧密结合,吸引国家果品产业技术体系、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青岛农业大学的优势科技资源,加强果树新品种引进和创制,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扶持建设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加快苹果、桃、葡萄、樱桃等水果品种更新换代。支持无病毒苗木和矮化自根砧苗木繁育,制定发布主栽品种、新品种推广应用的指导性意见,加快全市果树品种更新换代。

  (四)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力度,推进现有果园转型升级。推广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果树省力化、简约化栽培管理技术,示范推广作业平台、开沟机、弥雾机、耕翻施肥机等经济实用型果园机械,尤其是适合山地丘陵果园的中小型机械,增强果树栽植、耕翻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治、果实采收等生产管理环节的农机农艺融合程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实现果园耕翻、施肥、喷药、割草等全程机械化和整形修剪、果实采收等半机械化,示范带动全市果园管理机械化水平提升。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国家出台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措施,鼓励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发展,探索开展果园托管、半托管等既适应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又适应规模化的产业服务方式。支持探索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有效模式,引导果农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发展一批服务功能强的水果专业合作社。强化对果农实用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培训,引导帮助果农不断掌握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提高科技务果能力和果园管理水平。

(六)打造青岛果品品牌。组织制定并推行主要果树生产相关技术标准,提高果品生产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打造青岛果业核心竞争力。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质量追溯制度。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标产品认证,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发挥“青岛农品”品牌效应,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果品品牌。丰富青岛果品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核心价值,营造深厚的果品文化氛围,扩大青岛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八)推动水果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和延伸水果产业生态、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把水果产业发展与旅游、采摘、观光、休闲、养生和体验结合起来,提升区域性苹果节、蓝莓节、桃花节、梨花节、樱桃节等果品主题节会水平,培育和发展一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果品村镇,发展果品田园综合体。充分发挥加工业在水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牵动作用,引导水果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和优势产区集聚,培育引进一批水果初加工和高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现代化水果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水果精深加工的雁阵。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水果产业发展作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区域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要建立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参加的水果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谋划,及时研究解决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统筹整合各级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积极对接国家种子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省将要启动的品种更新换代示范、基础设施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水果品牌提升等项重点工程,重点支持果园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修复改良,改善生产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各类水果保险制度。加大果树苗木生产经营管理力度,规范苗木生产经营行为。

(三)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发挥“四新”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创新研发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完善一批标准化生产、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等系列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定期开展基层果树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增强为果农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能力。

(四)完善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在水果主产区和销区建设功能齐全、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市场功能。以区市为单位,建立大型果品交易中心,大力开拓销地和境外市场。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果品流通产业,建设果品采后预冷处理、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发展直采直销、连锁经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型营销模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