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观察│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什么?

2020年新年伊始,历时两年的中美贸易战随着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暂时吿一段落,尚未从外部压力中完全解脱出来的中国经济,并没有获得很好的喘息机会。几天之后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了下行中的中国经济当头一棒。

在距离农历新年仅有两天之际,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迫使有着“九州通衢”之称的中部枢纽城市武汉正式宣布封城,这在新中国建国以来尚属首次。封闭的城市,停摆的交通,空无一人的商店,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经济无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很多人拿这次的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作比较。“非典”疫情最早于2002年11月出现在中国广东省,结束于2003年7月。 非典”与新冠肺炎爆发的时间点类似,最初病例都是在上一年的年末发现。然而,“非典”时中国政府一直处于维稳、瞒报的状态,否认病毒的严重性,直到4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刚警告地方官员瞒报会被严厉处分,第二天北京的病例就从37例突增至339例。“非典”期间,中国对疫情规模的瞒报曾遭到世界卫生组织批评,而这次世卫组织对中国应对疫情的迅速反应提出了赞赏。

不少专家表示,与“非典”相比,这次的武汉肺炎更须要当心,因为现今的交通与经济的互通性,较“非典”时期更为发达。另外武汉肺炎爆发的时机点落在新年期间,大量人流回乡团聚,不久后又将回到城市工作,使得疫情传播的风险更高。

新冠肺炎尽管没有非典那么致命,但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更长,达到14天,导致其很难提早被检测出来,无形中使得病毒被传播的可能性更高,要控制病毒散播就变得很困难。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后的短短30天内,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就已经超过了“非典”的确诊人数。当前全国各省份已经接连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1月3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此次疫情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不少国家切断了来往中国的航班。如此种种,都加剧了疫情对经济的冻结。这似乎意味着,新冠肺炎疫情虽与“非典”相似,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似乎会远高于“非典”。

服务业7天损失一万亿

“非典”曾经对服务业造成重大冲击,但凡餐饮、零售、教育、旅游、交通等需要人与人接触的服务业都受影响。17年过去,如今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从当年的42%上升到54%,超过工业占比,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型成一个消费大国。相较SARS,本次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将会对整体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非典较为严重的时期在2003年4~5月,而本次疫情高峰期发生在春节消费旺季,对第三产业冲击更大。春节本是中国电影的“贺岁档”,然而疫情来袭,所有的贺岁片都取消上映,整个影视行业颗粒无收。而在2019年,春节档票房为58.59亿元人民币。

在消费领域,作为服务业龙头的餐饮零售行业以及旅游业的损失,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新年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一万亿元,旅游收入超过5千亿元。2020年同期餐饮零售受损严重,全国旅游接待人数同期锐减约七成。

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估计,今年春节黄金周,仅餐饮零售和旅游市场这两部分损失就达到一万亿元。而2019年中国全年GDP一百万亿左右,粗略估算下,这两个行业就让中国经济损失掉1%。

对比2003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5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锐减近半;每年两位数增长的服务业,增长率仅为0.8%。但是,2003年时,中国经济处在快速上升期,SARS疫情是对经济上升的一次短暂干扰,疫情减轻后需求回升带动消费品零售反弹回升。2003年3月消费品零售增速为9.3%,随后5月份快速下滑到4.3%,随着疫情好转,消费品零售增速迅速反弹,7月份增至9.8%的水平。

然而,今天的中国经济环境与17年之前相较,已是大不相同。如今全球经济早已处于逆增长环境长达十年,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下行期,2019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是29年来最低记录,就算没有新冠肺炎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也有不少专家表示,新一年来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延续这一下行态势。因此,任泽平等专家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由于此次疫情政府应对较快,经验更为充分,影响时间可能更短。

制造业“开工难”

消费端的较大冲击已成定局,相应地,疫情还将从生产端影响经济。随着春节返工潮的来临,如果封城继续,人口流动受限,中部人口大省的劳动力无法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流动,可能造成“开工难”的问题,而工厂延长停工可能拖累工业生产和贸易。

如今的中国作为全球的制造业中心,是不少跨国公司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非典”给全球经济带来的经济损失预计超过300亿美元。但经济学家认为,这次疫情给生产端的冲击或会更大。目前已有包括科技、汽车、零售等多个行业的跨国公司暂停在中国的运作。这次疫情爆发的中心湖北省的GDP占到全中国的4%以上,省会武汉除了是中国电子和汽车制造的枢纽中心,也是国家发展芯片产业的战略城市之一。但在封城之下,产能难免受影响。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手机的零部件、组装都相当仰赖中国大陆工厂,各省严格控制人流并采取延迟复工来应对新冠病毒,如果收假后的工厂碰上缺工挑战,电子业供应链的调度将受到干扰。

一辆“复兴号”动车组在总装生产线上装配(5月10日摄)。

对于全球而言,在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仅是4.2%,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但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已非当年,如今的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比17年前翻了近7倍,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是17年前的18倍。中国在全球GDP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升至近20%,其中中国占全球的增长也已经增至35%。

与疫情集中在一个省份爆发不同,“非典”时期则呈“多点爆发”的局面、当时疫情直到扩散至多个省份及其他国家后才受到重视。SARS时期,中国内地有10个省市被世卫组织定义为“疫区”,其中不乏经贸重镇——这些地区合并占当时全国GDP4成以上、贸易占比接近6成。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全年经济增长仍高达10%,实现了阔别7年的两位数高增长,出乎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料。

回过头来看, 2003年正是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享受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的鼎盛时期。正是从2003年开始,中国经济连年提速到2007年的14.2%,然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回落至9.7%。2003年至2007年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五年”。这样的发展势头之下,中国经济的的增速如火箭发射般势不可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很容易被消解。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则正在经受内部增速放缓和外部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尽管不少乐观者们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整体影响的未必一定超过“非典”。但不少经济观察人士和市场参与者认为:如果消费需求难以尽快恢复,叠加节后返工延期,将严重影响实体企业复工和营收增长,部分中小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可能面临生存压力。一旦大面积发生企业倒闭,投资的产出不利,造成债务违约潮,再传导至银行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陡增。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降息空间还很大,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还远未用尽,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抵疫情在经济上的负面影响。

(商周刊记者 于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